发布时间:2021-02-26 14:09:06 阅读量:765 作者:星儒
其次,这次会议发出的政治讯号,是改革的“双解放”,也就是改革手段是解放思想,改革目标是解放生产力有关报纸的教学活动。会议取得共识性提法,是解放思想的内容,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农村改革,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未来整体改革,也同样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自然要靠人的解放,靠体制性变革。
中共17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各方对全会公报作出解读,主要侧重两个角度:一是会议定出农村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一是会议敲定应对国际经济变局的新方针。这容易理解,因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正是决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战略部署;会议要解决的急迫任务,正是如何应对国际金融海啸及其带出的内外经济变局。不论对农村改革,还是对经济变局,会议都发出了明晰的政策讯号。然而,这次会议更重要的一个潜台词,是发出强烈的政治讯号,就是中共新一轮改革将如何定位。
社论摘录如下:
对中共来说,今年已经办了3件大事:预算之内的,是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委会,完成“神舟七号”上天和太空漫游;预算之外的是抗击年初冰雪之灾、四川汶川大地震2场重大自然灾害。现在全力筹办着另一件大事,是预定12月间,大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对中共领导层来说,不是一般的纪念活动,除了回顾历程、展示成就,这个纪念活动还是一个分水岭、转折点,就是30年改革过去,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定改革的历史方位,确定改革的新目标、新任务有关报纸的教学活动。
一张新的政治考卷,就这样摆放到胡锦涛及其政治局同僚面前。这张政治考卷的答案,最终在12月胡锦涛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讲话时公之于众;但其主要内容,正是在这次17届三中全会上,取得基本共识后敲定。对于这届中共领导层来说,回答这张考卷不那么轻松。因为改革再也不是一个时髦的政治辞令,而是一场艰难的政治博弈;改革再也不能登高一呼,天下景从,而要去唤起民众、整合动力。关键问题,是人人都说现在是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路径,又争论不休。
中共17届三中全会确定30年改革再起步,由农村开始。这既是历史的轮回,因为中共夺取政权,是由农村包围城市,中共执政后的大改革,是由农村起步;又是现实的呼应,因为现在发展的诸多困惑,似乎都与农村相连,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30年改革也没根本解决好。不错,中共领导层已把农村改革,作为新一轮改革的起步之举;但今天的中国大陆,农村改革的成败,是由整体改革的进退所决定,换句话说,农村改革如果没有城市改革的配合,不可能成功。这是因为今天农村的问题,根本上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等。而中国大陆未来的发展,焦点在城镇化问题,焦点在城乡一体化之上。
于此,农村改革只能视为新一轮改革的出发,中共领导层寄望的是其突破作用。中国大陆的改革前路,就决定于今次中共中全会取得政治共识后,发出的政治讯号,以及稍后胡锦涛讲话来勾勒的政治蓝图。
而今次中共17届三中全会,至少发出3大政治讯号。首先,对农村改革的定位,确定要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首要目标。实际上暗示,未来新一轮改革,要走上寻求体制上的突破、制度上的创新为核心,这也是胡锦涛会上讲话,强调改革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所指。
这次会议发出的另一政治讯号,是重新估量“战略机遇期”;会议特别强调,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对农村改革唯一的时间表,是2020年实现一系列基本目标和任务。显示面对改革和发展是快点还是慢点之争,“战略机遇期”短了还是长了之议,中共领导层还是一切以2020年为一个重要时间点,由之来布局新一轮改革。
美国对塔利班组织发动的阿富汗战争10月7日迈入第10年。战争导致数以万计的人丧生及耗费上万亿美元,留下一个贪腐政府,广受批评的西方驻军以及黯淡的和平前景。目前,美国的战略算盘在于,希望在如期开始撤军和稳定阿富汗局势这实际上矛盾的目标之间,找到坚强的过渡桥梁。
但是钱学森有他自己提出的“孵小鸡”原则,他懂得“运筹学”,他正在运筹帷幄之中,他更算定在中国现存的约束条件下,最佳方案不在于积极推进个人研究,而在于建立起一个班底──工程力学班,该班在一九五六年底成立。
香港商报、菲律宾《世界日报》7日报道称,此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把改革推向纵深;决定试点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运用更多资源更好保障民生。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为创业创新清障、服务。
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事件近日持续发酵,中国警方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名高管,超过20名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员受到警方立案侦查。
这几天绿营的几位“巨星”似乎都陷入神经错乱有关报纸的教学活动。一方面,陈水扁在看守所中声称自己做梦将会在2012年再次参选,民进党发动“罢免马英九”;另一方面,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与谢长廷互相呼应,声称要在马英九就职一周年发动“罢免马英九”的大游行。这三个绿营“巨星”叫嚷要“罢免马英九”,虽然目标一致,但却各怀有不同动机,显然是各怀鬼胎。
该报还援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的话说,除了国内政治需求外,日本的部分政客也会希望借助近期的高调姿态让自己国家的利益获得关注,不被美国遗忘。
譬如本书第175页到第181页关于文化交流的争论就是一次极佳的复调协奏,既有摩擦的火花,也有润滑的余音,用中国古话说就是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如曲水流觞,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激发出一个个思想碰撞的漩涡,全书也因此获得了内在的生命节奏。
陈水扁的算盘打得很清楚,他不等民进党领导精英与他切割,抢先做切割的动作,他不批吕,不批苏,却选择痛批蔡英文、谢长廷与游锡堃,用意当然很明显,他还要主导民进党未来的命运。扁的战略很清楚,用“司法不公”对抗所涉弊案的指控,用“建国梦想”裹胁深绿群众,用扁系人马裹胁民进党,他甚至有一百种以上的方法吸引媒体注意,藉由这些手段,他寻求进一步操纵绿营未来的路线走向,在这个过程中与他渐行渐远的,不就是谢长廷与蔡英文等人吗?他被关在看守所中,都不愿放过这两人,岂是偶然的?
上一篇: 大公报:美国“乐见”台海两岸和解还不够
下一篇: 世界周刊:中国经济两面作战为全球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