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4 10:36:19 阅读量:9842 作者:莱远
这场政治风暴由民进党策划、煽动和操纵,其发起反服贸运动的主要原因,并非服贸协议本身的经济因素,而是来自绿营“逢中必反”的政治因素,所以“反黑箱反服贸”只是借口,真正的性质就是“反中抗中”报纸苹果模型。为何这样定性呢?
7日占领“立法院”的学生决定将撤出。香港大公报评论指,这场运动大刮“三月黑风”,造成恶果:台湾的民主法治遭受破坏,社会更加撕裂,经济损失难以估计。近年来民进党的“对中”策略和布局崩盘。
文章摘编如下报纸苹果模型:
这次政治核爆的导火线,是国民党“立委”张庆忠30秒宣布服贸协议径送“院会”存查,因此,学生将违反程序搞黑箱的责任归咎于国民党报纸苹果模型。但真相是,“立法院”依法无权对此协议“逐条审查、逐条表决”,这只是民进党在王金平“院长”的配合下,迫使国民党让步而达成的朝野共识,但绿营“立委”亦不按共识行事,服贸协议自去年7月进入审查以来,就极尽杯葛阻挠之能事。
到去年8月,国民党再度让步,同意须先在“内政”委员会召开16场公听会(其后加到20场)后,才可进入实质审查,但民进党又以拖延公听会的战术拖了半年。一个会期拖过一个会期后,朝野再达成妥协,同意最快要到今年3月中才可进入审查,但绿营当时已定下釜底抽薪之计,要先行制订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并策划社运团体掀起反服贸运动。
因此,民进党总召柯建铭在本会期开议(3月10日)前就扬言:“服贸通过几近于零”,证明民进党存心不让服贸过关,绿营“立委”才是违反朝野共识程序的祸源。王金平日前首次现身“立法院”回应学生诉求,宣布“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将不召集服贸协议协商”。国民党内部质疑他在出卖党的利益。
今年底的“七合一”选举,被喻为台湾的“甲午战争”;反服贸学运其实就是民进党的青年部队,为这次“甲午战争”揭开序幕。蔡英文在3月15日宣布参选党主席的演说中,强调培育青壮世代人才,结合更多公民团体,主导社会议题;民进党必须与社运结合成更大的力量,来处理两岸重大议题,将理念转化为有力行动。
蔡英文与今次学运的关系颇值得注意,其中一位学运领导者曾担任蔡英文竞选台湾当局领导人时期的地方总部干部;占领“立法院”的急先锋也是小英基金会培养的,小英训练营培训的青年军,已在各地练兵热身两年多,最近就带头占领“立法院”;林飞帆只是冲在第一线的总指挥,躲在幕后出谋划策的真正总指挥是一位“英派”学者。蔡英文担任党主席时曾带领绿营大游行,打得路人头破血流,因而被称为“暴力小英”,如今粗暴攻进“行政院”的“黑色岛青年阵线”等反服贸团体,就继承了当年“暴力小英”的社运教条。
民进党不仅煽动和利用社运团体,而且全党全绿动员,占领及包围台当局“两院一府”、国民党各地方党部和中央党部,形成“天下围攻”之势,民进党的正面人物则到场亮相,把这次政治运动当成争取选票的场域、大好形势和机遇。
民进党为了重返执政,不惜牺牲台湾人民的福祉,其策动这场黑色运动,大刮“三月黑风”,造成恶果:台湾的民主法治遭受破坏,社会更加撕裂,经济损失难以估计。近年来民进党的“对中”策略和布局崩盘。(林修祺)
台湾“考试院”推动公务员改革,阻力重重,仅仅考绩丙等措施,就受到公务员体系内部的强大反弹。为维持人力精简和素质,“保训会主委”蔡璧煌最近说,拟从2017年开始实施公务员考试的“不占缺训练”,在训练时淘汰两成;换言之,并非考上公务员开始便有“铁饭碗”,必须训练合格才有正式的工作资格。这个方案至少现任者不会反对,希望阻力较小。
想想从前的国际英语教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不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吗?尽管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但是其教学规律、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等,都应有许多相似之处。只要看一看今天国际英语教育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效益,也就不难想象明天的国际汉语教育该是怎样的情景了。
而近期网民热烈讨论的内地校服“全球最丑”话题,其实也隐含着类似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孩子们不想穿的好看,也不是我们做不出漂亮的校服,而是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眼中,上学是去“寒窗苦读”,穿那么漂亮,除了会分散“学习精力”,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备受各方关注。香港《大公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这一机构将统筹应对国内国外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拥有战略规划、应急处理、协调各方三大功能,反映了新一届中央注重顶层设计、下先手棋、掌握战略主动的“大安全”思路。
日本“入常”最大的障碍还是其自己。回顾日本近十年来的政策走向,特别是安倍上台来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已步入快车道。日本否定侵略、不承认战后体制,解禁集体自卫权,突破和平宪法,这就是安倍倍加推崇的“积极和平主义”的实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连自己的过去都不肯负责的国家,有何资格去为世界的未来负责。
民主毫无疑问是个好东西,但若被强制打上政治烙印,并被某些个人或者集团为一己私利操纵,就可能走向反面,变成一种破坏力量。“泰式民主”是舶来品,在泰明显水土不服。以民主名义发动的政治运动正在灰飞烟灭一股破坏力量,干扰百姓日常生活,伤害国家经济、旅游业发展,影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泰国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发动的系列反政府示威在25日达到高潮,三万示威者走上曼谷街头,要求总理英拉下台,更有数千示威者兵分两路,占领财政部和外交部,并准备再次瘫痪总理府。泰国总理英拉面临其上台以来最严重危机,面对反对派“倒阁”,这位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性领导人显示出大丈夫气概:自己绝不会辞职,也不会解散国会提前大选。
今年上半年经历了微妙而复杂的宏观调控局面后,决策者在下半年更要面对不再大规模增加投资前提下的稳增长考验。可喜的是,此次稳增长改变以往靠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扩张的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做法,精准地找出既能有效稳增长,又可促进调结构、惠民生,既有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消费增长点和产业增长点,从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两方面着手,实施良性的稳增长。“稳增长,该花的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一定不能花。”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表示,首先,更多推进结构性政策,用好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未来新增贷款一定要投入国家需要发展的领域,同时对已投入过剩产能的贷款要及时回收,藉此迫使低端行业主动进行调整。其次,金融领域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在改革资金投向和资金结构的同时,配合财政政策共同使用。
日元升值也可能让大家对于安倍经济学仅存的期望破灭,安倍希望通过“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让日本摆脱长年通缩困境,实现“通膨2%”目标,以及要修正强势日元走势,提振日本经济活力。但在祭出QE及负利率的大胆货币政策,及调高消费税的灵活财政政策后,不仅通膨2%目标仍遥远,所谓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更是未见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