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6 23:17:46 阅读量:61960 作者:敬易
2008年12月31日,轰动台湾政商界的“王又曾家人掏空力霸东森案”一审宣判,王家子女都被判以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重刑,两位前任“财政部长”还被移送起诉关于红领巾的报纸。“力霸东森掏空案”比起陈水扁的四大案,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力霸东森案”无异揭开了2009年“世纪大审”的序幕,也就是台湾有史以来首次审判一位卸任“总统”;审判陈水扁固然是司法一小步,但其所树立的典范,将是迈向“司法独立”的一大步。
陈水扁的“世纪大审”即将展开,随着起诉乃至两度声押与羁押,陈水扁所受到的支持与同情却愈来愈少,这就是台湾主流民意的制裁。他的死缠烂打,事实上是把自己拖入死角。
文章摘录如下:
陈水扁的“世纪大审”即将展开,也是社会检验检察、法院两大系统的最好机会。惟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审讯流程,才能杜攸攸之众口。蔡守训法官所面对正是如何建立典范,务必使陈水扁之审禁得起社会的检验。回过头来说,如果陈水扁仍然顽强死不认错,在强大的舆论氛围下,陈水扁有被轻判的可能吗?
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坛大才子王尔德(Oscar Wilde)于一八九五年因同性恋被判两年徒刑,在此之前,他正是欧美社交界最耀眼的明星关于红领巾的报纸。受此重大打击后,王尔德一蹶不振,他在狱中写下了有名的《狱中书》,在书中下了一个结论:“现在的我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完全的谦逊,而这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一生自负的王尔德,在他短短生命四十六岁的晚年,毕竟理解“谦逊”的意义,如果他在声誉如日中天之际深悟此道,或许不会低估敌人用“同性恋”对他的指控,或许他能以“谦逊”胸怀创作出更伟大的作品,他的下半生或许因之改写。
扁正受到主流民意的制裁
陈水扁在2000年当选“总统”,如果他体验“谦逊”的意义,他不致在2008年交卸职务半年后就被羁押入狱中,而且还即将面临冗长且痛苦的三审审判,更遑论被求以“最严厉制裁”(就是无期徒刑)所面临的刑期关于红领巾的报纸。
陈水扁是否“厌倦了登高,故意步入深渊”,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陈水扁与吴淑珍的“欲望成为一种病态或疯狂状态,或者两种都是”,那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每个小动作形成”。王尔德在狱中做了深沉的忏悔,以自我流放终结一生;陈水扁不曾做过类似王尔德般的反思,仍然在做无意义的困兽之斗,随着起诉乃至两度声押与羁押,陈水扁所受到的支持与同情却愈来愈少,这就是主流民意的制裁。
对检察、法院的一次重大检验
“问题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自去年八月上旬“瑞士海外洗钱案”爆发以来,陈水扁即顽强抵抗特侦组的调查,他先强调此为“选举结余款”;等到南港展览馆案、龙潭土地案次第爆发以后,陈水扁又改口为“政治献金”;等到特侦组起诉前后,陈水扁又改口为“政治迫害”、“司法迫害”、海外账户系“台独建国基金”。
这种“死不认错”、“万方有罪,罪不在朕躬”的“死鸭子嘴硬”态度,在周占春法官予陈水扁“无保释放”后如同火山爆发,在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下,并案后的法官蔡守训再度收押陈水扁。如果陈水扁有悔改、认罪态度,社会舆论或许会放他一马,但正如希腊古谚:“性格决定命运。”陈水扁是注定非坐牢不可。
在“无保释放”的十多天期间,陈水扁虽然低调以对,但他又改采另一个“乌贼战术”,透过杂志将李登辉所涉及的海外汇款、幻象购机佣金案曝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陈水扁拖李登辉下水,就是要“分散风险”,让特侦组对李登辉展开调查。如果李登辉被起诉,两位前后任“总统”都面临审判,舆论就会逼使马英九予李、陈两人“特赦”。
陈水扁的如意算盘尚未打完就回笼,加上对李登辉的指控缺乏具体有力证据,反弹回来就伤了陈水扁。当陈水扁第二次被羁押,外界声援力量几乎毫无动静,“再而衰,三而竭”,陈水扁的死缠烂打,事实上是把自己拖入了死角。
民进党方面2月2日表示,已成立选举研究小组,首要任务是检讨2012年“大选”败因。当两岸交流正成为台湾民众生活与生计一部分的时候,民进党再也不能以“鸵鸟心态”面对两岸关系了。在“反省两岸路线”仍是党内口水仗时,民进党高层若能通过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来了解民意背向,也可为日后调整两岸主张奠定基础。
蔡英文这几个月忙得不亦乐乎,却在民进党权力核心改组这个关键时刻缺席,表面上看似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其实另有一番政治算计。纵观民进党台面上的精英人物,四年后最有可能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不外乎是苏贞昌和蔡英文。但“一山不能藏二虎”,蔡英文遂选择放软身段,不与苏贞昌硬碰,以保存实力。最重要的还是,苏贞昌是现任党主席,紧握党务实权,蔡英文与之明争,只会处于下风,还会让外界在“苏蔡心结”的问题上大作文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蔡英文宁愿当个旁观者,一来不必听命于苏贞昌;二来无需为苏贞昌的政策承担责任;三来若苏贞昌“四面楚歌”时,还可以顶着“救世主”的光环出来主持大局。
下一篇: 香港文汇报:香港富豪人数锐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