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5 22:50:46 阅读量:33539 作者:远皓
老布什时期的衰退,多少与前任总统里根大花军费和苏联展开军备竞赛有关,这个形式的不景气,挽救方法早有灵方;相反,今次金融海啸来势汹涌,即使情况稳定下来,但不少分析都担心,美国会步日本后尘,出现L形的长期疲弱一版报纸指的是。
美国总统大选本周二举行,部分州份并已提早投票,估计今次竞选气氛相当热闹,支持率有望偏高。从牌面看,今次选战强弱悬殊,民主党的奥巴马在各项民意调查中,支持率都比对手共和党的候选人麦凯恩优胜。如果预测准确,那么布什家族又会不会再面临宿命,在衰退中下台,却为对手铺平未来的复苏之路呢?
社论摘录如下:
今届的总统大选,经济议题成为主调,结果令本身已处于劣势的共和党弱上加弱;不过有分析认为,奥巴马选前的强势,仍属可胜不稳。首先,由于美国并非采取全民一人一票的直选,而是采用各州拥有不同数量选举人票,这种间选增加了重要州份的影响力,令到民调不能百分百反映在选举结果上;其次,是奥巴马属于第一位黑人候选人,选民临阵的投票决定和选前调查是否一样,没有数据可以参考。
无论如何,奥巴马在选举拉票过程中魅力四射,充满获胜的自信,如果今次他获胜,布什总统就会和他父亲老布什一样,在经济衰退声中,把总统之位由共和党之手让予民主党手上。
老布什担任总统时,出兵攻打伊拉克,发动震惊世界的“沙漠风暴”,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仍不敌经济不景,老布什在无奈中连任失败。讽刺的是在下台前,他连串提振经济的措施终于见效,有评论认为若经济复苏早来三个月,老布什就不会败在不知名的小州州长克林顿手上,而克林顿在老布什打造武力震慑全球、经济重现增长的基础上,终于成为美国最受选民欢迎的总统。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布什重蹈老父命运的机会极高,不同的是,如果奥巴马上台,他是否会像克林顿那样“走运医生医病尾”呢?
面对史上罕见的衰退威胁,布什离任在即,依然不断推出救市方案,同一时间,美国经济不断溃退,最新一波威胁来自信用卡坏帐增加;不过,由于财政部日前再开出药方,准备动用四万亿元为房贷“包底”,协助业主重组贷款,令人对稳住局面看到一线曙光。美国楼市被视为是触发巨灾的“跌市之母”,现在政府把重药落在关键环节,无疑是增强了外界对救市的信心。
奥巴马会否像克林顿一样幸运,暂时不得而知,可以估计的是,就算金融海啸在他上任后逐渐过去,满目疮痍的经济仍然百废待兴,同时他亦要花费精神,处理美国撤出伊拉克的安排,以及当地将会出现的局面一版报纸指的是。在内忧外患急需解决下,就算奥巴马曾高调指斥中国为汇价操纵国,但他对中国发动封锁的能力极为有限,如果按照他一贯的现实作风,选举前对中国的指责,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姿态,未来中美两国,仍然是需要互相合作多过对抗。
扁家若顽抗到底,那就只好走完司法程序,待三审判决确定,法院认定了那些赃款,再循国际互助途径,追回款项一版报纸指的是。这当然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中间变量也多。例如,民进党一再叫嚷释放陈水扁,其他扁家成员现在既未羁押,也不可能长期限制出境,否则又会引起纷争;一旦扁家成员可以自由出入境,则其在海外会采取什么行动,殊难逆料。倘若他们在海外针对台湾司法部门提出对应的诉讼,则拿回赃款恐怕就更遥遥无期了。
也就是说,改变类固醇的服用或注射时间,以及加服这些中药可以减少类固醇的副作用,而对其原有的疗效则不会影响。
经此一事,虽因拼经济不力而民调低迷的台当局,在处理两岸事务上的表现却可获加分。反观民进党,迄今在两岸议题上无法突破困局。目前党内正因五月举行的党主席改选而硝烟四起,无论是苏贞昌、蔡英文的“两个太阳”对决,还是苏、蔡、谢的“三雄逐鹿”,最终的赢家,都将不得不面对两岸关系论述这一巨大难题;而这也是关乎下届台湾“大选”,民进党胜算几何的核心问题。
而从企业总部的分布情况看,则呈现不太一样的特点。广东和浙江两地的企业总部变化正好相反,广东上榜富豪企业从2001年的9%上升到2008年的19%,最高的2007年更达到26%;浙江企业总部比重从2001年的14%开始,逐步下降,到2007年就下降到10%以下。浙江盛产富豪但却留不住富豪,地方创富环境的建设值得地方政府认真反思。
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日益崛起,各国因为处在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期待,希望搭顺风车;有的嫉妒,心怀不满;有的感到威胁,力图防范甚至阻遏。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利益集团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看法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但是,在政治上犹豫不决或者向两边都不得失的结果,往往总是失去的更多。笔者请教台湾的政界还有学界的人士,他们都是异口同声地认为,如果不彻底切割,不壮士断臂,那么民进党已经不重要了。
对一个只有十岁的货币而言,能够做到价格稳定、刺激贸易投资、整合金融市场及货币统一等目标,且未伴随着汇率动荡、经济倒退、黑市崛起等后遗症,实属不易;其发展模式将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留下可观的一页,值此亚元呼声渐起之际,尤具价值。然而,这个过程并非毫无代价;以经济成长率来看,欧元区十年来以每年2.2%的速度成长,不及美国的2.8%。也不如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主因之一即是在单一货币下,区内经济体放弃了利率自主权,15国步伐齐一但不够灵活的货币政策,伤害了各国调控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