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4 03:54:34 阅读量:119 作者:智凯
今天的日本,绝不是亚洲的领导,而正是亚洲的威胁报纸包着榴莲。
文章指出,日本从来没有在历史的罪恶中省悟过来报纸包着榴莲。一个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国家,不认罪,不反省,怎么还能自以为具有对亚洲“果断的领导地”?如今安倍政府继续延续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绝不可能成为亚洲的领导,而正是亚洲的威胁。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日本谋求领导亚洲的意愿,并不断以所谓中国武力威胁为借口,声称亚洲必须在日本领导下对抗中国,才能得到法律上的安全。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样的问题,亚洲的威胁到底来自何处?日本能不能领导整个亚洲?
世界上所有的妄狂自大者,首要的一条都是缺乏自知之明而信口雌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报纸包着榴莲。打开亚洲的近代现代史,人们不难看到,在整整140年间,为整个亚洲和亚洲各国人民不断地带来巨大战争灾难的,不是别人,正是日本。自日本确立了军国主义的基本国策,日本历届政府就将南向侵略扩张,作为他们神圣的对外方针。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魔掌首先伸向台湾地区和朝鲜,1874年台湾的牡丹社事件,日本人一口气烧光了台湾原住民的所有村落。二十年后挑起甲午海战,日军进占旅顺口,竟将全城男女老幼斩尽杀绝,幸存的36人,仅是因为要他们掩埋尸体。
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发动了日俄战争,烧的是中国地,杀的是中国人。1910年,日本干脆正式吞并了朝鲜,让朝鲜人至今无法忘却这百年亡国之痛。日本的南进扩张是基本国策,所以他发动二战,侵朝侵华直至侵占整个东南亚,乍看起来是由一些枝枝节节,导致冲突事件发生,但实际上,一切冲突都是挑起事端的预谋,这些预谋早在1929年的《田中奏折》中规划清楚了。整个规划的宗旨,一是征服中国,二是征服亚洲。所以,今天安倍晋三所称的“领导亚洲”,实际上正是《田中奏折》征服亚洲的延续,其军国主义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日本在二战后多亏了那个《和平宪法》,并靠了“冷战”之福,和美国化敌为友,在美国的翼卵下,发展到今天,终于东山再起,发展成世界有数的经济、军事强国。这个情况,几乎和德国相同。所以,日本人看到今天的德国已俨然成了欧洲的领导国家,于是也大言不惭地要在亚洲谋求“更加果断的领导地位”。可是,日本人视而不见的是,德国在战后一直不断地认罪反省,一直不断地向受害国、受害者赔偿道歉,请求宽恕。而日本呢?恰恰相反,拒绝赔偿,拒绝认罪,就连那些惨遭日军侮辱残害的性奴─慰安妇,日本人也不认账,一律否认而拒不赔偿。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日本那双手,依然沾着二战时数百万亚洲被害民众的鲜血,而从来没有认真地金盆洗手,从历史的罪恶中省悟过来。一个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国家,不认罪,不反省,怎么还能自以为具有对亚洲“果断的领导地”。
亚洲应该清醒地看到,安倍晋三为什么千方百计要让日本从“和平宪法”中挣扎出来?为什么要恢复集体自卫权?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向海外派出军队?为什么要恢复武器出口?为什么要祭拜靖国神社?为什么要质疑“侵略”的概念?为什么要否定战后东京大审判?为什么要否定二战后今天的国际格局?这些问题,人们只要仔细地研究一下84年前的那个《田中奏折》,就能找到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刘玮指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最关键的是,要建立清晰的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平竞争的要素市场体系。
事实上,福岛核事故之后,欧洲多国开始重新检视或关闭核电站,以策安全,德国率先关闭约七座老核电站以评估其安全性;日本也重新评估新建核电厂计划并关闭一些核电厂;同样的,马来西亚两座预计于2021年运营,发电量各为1000兆瓦的核电厂兴建计划,也因引起民间的争议和反对而蒙上阴影。
在新执政团队上任之前,“立法院”通过重要法案的几率几乎于零,言下之意,即便马英九团队即便有意改善经济,民进党也无心配合。因此,在这段选举关键期,台湾经济只能继续忍受低迷之痛。
台湾《联合报》9日社论文章说,朝鲜这一套做法由于前科累累,显然已经失灵,迄今驻平壤使馆无一撤离,是料定他不敢打。而且,各方其实亦无意立刻“消灭”朝鲜,所以打不起来。
王湘穗分析,日本挑高调门制造外交争端反映出日本要继续在中日关系上,保持中日军事相互压力。此次事件将让中国对于日本为国内政治需要,还要继续加强中日之间的对峙局面保持警惕。
联系到当前严峻的朝鲜半岛局势,许多人自然想到了朝鲜。不错,东北亚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朝鲜示强是重要原因。从射“星”,到第三次核实验,朝鲜方面一系列挑衅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也招致联合国的制裁。近日来,朝鲜方面继续走边缘,叫板的调门越来越高。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排除朝鲜进行新一轮导弹试射及核实验的可能性,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很显然,朝鲜“搞乱”了半岛,令全世界都捏把汗。
上一篇: 两岸文化系出同源 台媒吁政客勿背根忘本